“双节重逢”主要因为是闰月
出现这种情形,主要是闰月的结果。中国的农历规定大月30天,小月29天,一年12个月共354或355天,比一个回归年的天数少11天左右,4年下来,就少了1个多月。久之,就会出现时序和天时错乱的怪现象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便采用增加“闰月”的办法。今年闰月出现在四月,不仅七夕节推迟,中秋节也跟着错后,加之农历中秋节一般出现在阳历9月7日至10月6日之间,从而出现了中秋逢国庆的历法现象。
近年来国庆中秋同一天,重合过的年份有:1982年、2001年、2020年。
中秋节和国庆节同时出现在10月1日这一天,在21世纪仅能发生4次,比较罕见。
节日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它给平淡生活带来了不可或缺的仪式感。花似锦,月凝眸,愿快乐团圆,幸福长有。
燃灯
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,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。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,月亮最大最圆最亮,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;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,以寓圆满、吉庆之意。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,但未成习。到了唐代,中秋赏月、玩月颇为盛行,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。
在古代,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,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。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,早在汉代枚乘的《七发》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。汉以后,中秋观潮之风更盛。明朱廷焕《增补武林旧事》和宋吴自牧《梦粱录》也有观潮记载。
猜谜
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,人们都聚集在一起,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,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,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,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成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。
月饼,又叫月团、丰收饼、宫饼、团圆饼等,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。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,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,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。月饼象征着大团圆,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,用它祭月、赠送亲友。发展至今,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,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“团圆”。
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,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,以糕点、糖果最为多见。中秋之夜,仰望着月中丹桂,闻着阵阵桂香,喝一杯桂花蜜酒,欢庆合家甜甜蜜蜜,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。到了现代,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。
“双节”小长假期间来临,许多人为了缓解日常工作的压力和紧张状态,常常每逢假期大睡特睡,如果放任自己睡到下午,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、晚上失眠。假期应注意选好两个补觉时长:午间小憩不超过半小时;夜间睡眠不低于8小时。让自己神清气爽,迎接活力百倍的假期。
运动旅行健康提示
“宅”健康提示